作者:李敦球

  圍繞冷戰而滋生的各種因素,使朝韓統一變得十分曲折

  “15年 後,朝鮮半島將實現統一,或處在統一的最後階段。”這是韓國駐華大使金夏中先生近日在接受採訪時說的話。要是在一年前,這樣的話,人們想都不敢想。因為那 時朝鮮宣布核試爆成功,六方會談一度中斷,東北亞烏雲密布,甚至有人猜測有可能會發生第二次朝鮮戰爭。但現在,隨著第二次朝韓首腦會談于10月4日落下帷 幕,並于當天發表了《南北關係發展與和平繁榮宣言》,“朝鮮半島統一”成為一個議程,擺在了朝韓兩國領導人,甚至全世界人們的面前。

  如 果說金大中與金正日在2000年的會晤成為韓朝結束對抗,是交流與合作的開始,具有很強的象征性意義的話,那麼,盧武鉉與金正日的會談就是為朝韓未來的統 一掃除障礙,並在經濟上準備必要的條件。因此,本次首腦會談的影響將成為朝鮮半島歷史上的重大里程碑,甚至將成為東亞歷史進程中的重大轉折點。

   朝鮮半島的分裂是世界上僅有的“完全因冷戰而生,卻未因冷戰結束而止”的冷戰遺留問題,盧武鉉也把“三八線”看作是世界上最後一個冷戰地帶。這也正是 10月2日上午盧武鉉特意要徒步跨過韓朝軍事分界線的用意所在。這是朝鮮半島分裂半個多世紀以來,韓國總統首次經陸路跨越韓朝軍事分界線前往朝鮮進行訪 問,此舉正是向全世界表明了要把“最後一個冷戰地帶”轉變成為“和平地帶”的意願和決心。

  但問題在于,圍繞著冷戰而滋生的各種因素,使半個多世紀以來的朝韓統一問題變得十分曲折。我們在考慮“朝韓能否統一”這個問題時,勢必需要從縱橫兩個側面來看待這個問題的趨勢和複雜性。

  以“統一”為標尺衡量半島的歷史,可以分為三個階段

   過去60年左右的時間里,可以用“統一”為標尺衡量朝鮮半島的歷史。筆者認為,至少可以劃為三個階段:一是“爭論要不要武力統一”階段。二戰結束後,在 以相互對抗為主要特徵的兩極冷戰格局中,朝鮮半島一直處于南北對峙和相互敵對的狀態中。南北雙方一直希望能用武力統一半島,如李承晚政府 (1948-1960年)曾主張“在聯合國監督下按人口比例在南北方舉行普選”;如北方不允,就要動用武力實現統一。之後,雖然到了上世紀70年代南北關 係曾有過短暫的緩和,並取得了一些進展,相互認識也有所改變,但始終未能修成正果。這一時期,朝鮮半島南北之間的關係基本處于對立、摩擦和競爭狀態,相互 之間的信任遠沒有建立起來,更談不上真正意義上的和解與合作。

  二是“爭論和平統一方案的階段”。隨著兩極冷戰格局逐漸淡化,朝鮮半島南 北關係也隨之發生了變化,南北雙方各自提出了不同的統一方案,如在1980年10月召開的朝鮮勞動黨“六大”上,金日成主席正式提出“高麗民主聯邦共和國 統一方案”,並提出了統一的三大原則,即自主、和平、民族大團結。韓國的“韓民族共同體統一方案”是盧泰愚總統于1989年9月在國會正式提出來的,韓國 的統一三大原則是自主、和平、民主。1991年12月13日達成《南北和解、互不侵犯及合作交流協議書》,雙方才同意將“自主、和平、民族大團結”作為統 一的基本原則,但統一方案卻難以達成一致。

  三是“統一方案怎樣落實”的階段。在2000年第一次朝韓首腦會談上達成的《6‧15共同宣 言》中一致認為,“南方和北方認為旨在實現統一的南方聯合之統一方案與北方初級階段的聯邦制方案互有共同點,雙方將朝著這一方向推進統一進程。”這是朝韓 雙方第一次互相認可對方的統一方案。朝鮮政府目前堅持的是聯邦制統一方案,核心內容有兩點,一是朝鮮半島將以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兩個政府、兩種制度的方 式實現統一,國號為高麗聯邦共和國;二是統一後的高麗聯邦共和國將永遠是一個中立國家,沒有外國軍隊駐扎,也不與任何國家結盟。韓國的邦聯制統一方案即三 階段統一方案:第一階段,南北結束目前的對峙狀態,開始建設和解合作關係;第二階段,南北雙方依據交流、合作和相互信任原則建立和平機制,並在此基礎上南 北聯合;第三階段,南北通過民主程序建立立法機關和制定憲法,在此基礎上通過大選建立統一國會和統一政府。儘管朝韓上述兩種方案存在著諸多相似之處,但是 “兩個政府,兩種制度”和“一個政府,一種制度”的目標還是存在著較大的差別。正因為目前還難以達成一致,所以在《南北關係發展與和平繁榮宣言》中沒有寫 入統一方案方面的內容,朝韓雙方還須共同探索。

  影響朝韓統一的變量:其一來自內部,其二來自外部

  儘管統一似乎是一種趨勢,但是,我們也必須看到半島統一背後的兩大障礙:一是內生變量,是指影響統一的南北各自的各種變量;而外生變量是指影響南北統一的外界的各種變量。

  內生變量包括南北分裂後南北各自的政治、經濟、社會制度、國民的一般傾向、領導人的價值觀和行為方式等。

  首先,朝韓兩國的經濟發展水平差距太大,遠遠高于當年東西德統一時的差距。1991年,西德人均GDP約為東德的3倍,而當前朝韓之差距為5至6倍。如按德國模式統一,韓國將付出巨大的犧牲。這也是不少韓國人不願意過早統一的顧慮。

  其次,朝韓雙方的敵對情緒和意識形態的差異會影響統一的進程。朝鮮的政治體制、思想路線、經濟政策和社會習慣等是多年形成的,“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要根除人們內心深處半個多世紀的敵對情緒和不信任感絕非易事。

   再次,韓國國內存在著保守派和新生派兩派政治力量,保守派勢力在思想上是比較親美的,在對朝政策上主張慎重改善與朝關係,並主張與美國的對朝政策保持協 調一致。新生派力量則主張對朝和解與合作,在對朝政策上更為自主,與美國的對朝政策保持適當距離。韓國國內政局的不確定性也必將影響著朝韓統一的進程。

  外生變量主要包括周邊四大強國(中、美、日、俄)對南北雙方及其相互關係的影響。

   美國在發展美朝關係、鞏固美韓關係與支持朝鮮半島統一的問題上陷入一對難以自拔的矛盾之中。如果朝鮮半島實現統一,會動搖並打破美日韓緊密合作的關係, 使美國在朝鮮半島問題上的發言權受到削弱,美國在韓國的駐軍也就失去了存在的藉口和基礎,這將影響美國在東北亞的戰略利益。因此,美國的政策和立場是朝韓 統一最大的不確定因素。

  由於歷史等方面的原因,日本在本質上不願意看到一個統一的擁有競爭力的朝鮮半島,所以,日本會與美國積極協作,對朝韓統一進程設置障礙。

  俄羅斯在朝鮮半島力圖推行平衡外交,企圖恢復其在半島事務上的發言權和影響力,所以,在短期內俄羅斯還不會成為朝鮮半島統一的消極因素。

  從以上可以看出,外生變量大于內生變量,挑戰大于機遇。但是矛盾的雙方是可以轉變的,能否抓住機遇實現半島的統一,不僅考驗著朝鮮半島的民族凝聚力,更是考驗著朝韓領導人的戰略膽識。

   中國是朝鮮半島的友好鄰邦,中國一貫主張南北雙方在沒有外來干涉的情況下,實現自主和平統一。中國在推動朝鮮半島形勢走上緩和與統一的進程中,發揮著不 可替代的建設性作用。如果朝韓領導人將發展南北關係與發展同中國的友好關係同步推進,將追求半島統一與地緣政治有機結合的話,就能加快朝韓統一的步伐,也 有益於東北亞的和平、穩定與繁榮。▲(作者是中國社會科學院韓國研究中心研究員。)

  《環球時報》授權新浪獨家使用,其他媒體不得轉載。

摘錄至:http://chinanews.sina.com/news/2007/1011/22012310894.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jenkuanchung 的頭像
    jenkuanchung

    我愛的人

    jenkuanchu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